元数据是组织、管理和发现信息的关键工具,它不仅支撑着图书馆、档案馆和博物馆等“文化记忆机构”的数字资源管理工作,更在文化遗产保护、数字人文研究中发挥着基础性作用。2025年5月20日上午,日本筑波大学图书情报与媒体学院杉本重雄(Shigeo Sugimoto)教授应邀做客必威·BETWAY名家讲坛第6期,并作题为“Metadata Models for Digital Archiving: What cultural entities are we describing?”的精彩学术报告。本次学术报告由必威·BETWAY朱庆华教授主持,于必威·BETWAY211会议室举行,并通过腾讯会议在线开放。
杉本重雄教授围绕“数字档案的元数据模型”这一主题,从图书馆、档案馆和博物馆等“记忆机构”的数字化转型出发,系统阐述了数字档案工作中元数据模型的基本原理与实践路径。他指出,随着互联网与新媒体技术的发展,传统图书馆、档案馆和博物馆在收集、组织和传播文化资源的方式上正经历深刻变革,尤其是在非物质文化遗产和体验类实体数字建档方面面临新挑战。杉本教授首先回顾了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数字转向”,并详细解释了数字档案的基本概念与系统模型,包括物理文化对象的数字副本(digitized objects)和原生数字对象(born-digital objects)的管理需求。杉本教授指出,现代数字档案不仅仅是原始对象的数字再现,更涉及对经验性、非物质性文化资源的描述、组织与访问机制的重构。
面对非物质实体难以直接“收集”的问题,杉本教授介绍了自己及团队提出的用于描述非物质和体验类文化实体的元数据概念模型——CEDA-X 模型。该模型区分了文化实体的“概念层”(如技艺、知识)与“表现层”(如一次具体的舞蹈表演),并结合“归档数字对象”(ADO)对文化资源进行系统化建模。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数字化建档实践方面,杉本教授结合“舞蹈”“灾难”“烟花”“游戏”等案例,展示了如何通过数字记录来间接表达非物质实体,并强调元数据模型中必须明晰“记录(Recording)”与“原始事件(Original Event)”之间的关系。他还介绍了“Japan Search”等数字档案门户在元数据组织和多机构协同方面的最新进展。讲座最后,杉本教授反思了传统的元数据模型(Item-centric)在面对动态、非结构化文化资源时的局限性,并提出未来数字档案应更加“以内容为中心”(Content-centric)。他也就生成式AI对元数据创建、档案真实性、图像合成与虚实边界的冲击提出了值得关注的开放性问题,引发了现场师生的广泛交流和讨论。
本次讲座内容前沿、视野宏阔,既体现了杉本教授在数字档案与元数据研究领域的深厚造诣,也为我们信息管理学科在文化遗产数字化、元数据标准建设等方向的研究带来了重要的学术启发。现场师生与线上听众积极互动交流,就文化遗产资源数据的价值释放、数据复用和文化遗产资源元数据的长期可持续发展等问题与杉本教授展开深入交流和讨论。
杉本重雄教授是国际图情领域的著名学者,现为筑波大学名誉教授,曾长期担任日本图书馆协会常务理事,并在多个国际会议和组织(如ICADL、JCDL、DC、iPRES等)中担任重要职务,他在文化遗产与媒体艺术的数字化建档、元数据标准化及数字保存等研究领域具有重要影响。
(2023级博士生付振康供稿)